资治通鉴·卷二五〇 唐纪六十六

整理: Uncle K    2025-07-04    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元年(庚辰 公元860年)春,正月,乙卯,浙东军与裘甫战于桐柏观前,范居植死,刘勍仅以身免。

乙丑,甫帅其徒千馀人陷剡县,开府库,募壮士,众至数千人。

时二浙久安,人不习战,甲兵朽钝,见卒不满三百,郑祗德更募新卒以益之。

军吏受赂,率皆得孱弱者。

二月,辛卯,与甫战于剡西,贼设伏于三溪之南,而陈于三溪之北,壅溪上流,使可涉。

既战,阳败走,官军追之,半涉,决壅,水大至,官军大败,三将皆死,官军几尽。

于是山海诸盗及它道无赖亡命之徒,四面云集,众至三万,分为三十二队。

其小帅有谋略者推刘暀,勇力推刘庆、刘从简。

群盗皆遥通书币,求属麾下。

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,改元曰罗平,铸印曰天平。

大聚资粮,购良工,治器械,声震中原。

丙申,葬圣武献文孝皇帝于贞陵,庙号宣宗。

丙午,白敏中入朝,坠陛,伤腰,肩舆以归。

郑祗德累表告急,且求救于邻道。

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,寻复召还府中以自卫。

祗德馈之,比度支常馈多十三倍,而宣、润将士犹以为不足。

宣、润将士请土军为导,以与贼战。

诸将或称病,或阳坠马,其肯行者必先邀职级,竟不果遣。

贼游骑至平水东小江,城中士民储舟裹粮,夜坐待旦,各谋逃溃。

朝廷知祗德懦怯,议选武将代之。

夏侯孜曰:“浙东山海幽阻,可以计取,难以力攻。”

前安南都护王式,虽儒家子,在安南威服华夷,名闻远近,可任也。

遂以式为浙东观察使,征祗德为宾客。

三月,辛亥朔,式入对,上问以讨贼方略。

对曰:“但得兵,贼必可破。”

有宦官侍侧,曰:“发兵,所费甚大。”

兵多贼速破,其费省矣。

若兵少不能胜贼,延引岁月,贼势益张,则江、淮群盗将蜂起应之。

国家用度尽仰江、淮,若阻绝不通,则上自九庙,下及十军,皆无以供给,其费岂可胜计哉!”

婺州押牙房郅、散将楼曾、衢州十将方景深将兵拒险,贼不得入。

又分兵掠明州,明州之民相与谋曰:“贼若入城,妻子皆为菹醢,况货财,能保之乎!”

乃自相帅出财募勇士,治器械,树栅,浚沟,断桥,为固守之备。

贼又遣兵掠台州,破唐兴。

己巳,甫自将万馀人掠上虞,焚之。

癸酉,入余姚,杀丞、尉。

东破慈溪,入奉化,抵宁海,杀其令而据之,分兵围象山。

所过俘其少壮,馀老弱者蹂践杀之。

及王式除书下,浙东人心稍安。

裘甫方与其徒饮酒,闻之不乐。

刘暀叹曰:“有如此之众,而策画未定,良可惜也!今朝廷遣王中丞将兵来,闻其人智勇无敌,不四十日必至。”

兵马使宜急引兵取越州,凭城郭,据府库,遣兵五千守西陵,循浙江筑垒以拒之。

大集舟舰,得间,则长驱进取浙西,过大江,掠扬州货财以自实。

还,修石头城而守之,宣歙、江西必有响应者。

遣刘从简以万人循海而南,袭取福建。

如此,则国家贡赋之地尽入于我矣。

但恐子孙不能守耳,终吾身保无忧也。

甫曰:“醉矣,明日议之!”

暀以甫不用其言,怒,阳醉而出。

有进士王辂在贼中,贼客之,辂说甫曰:“如刘副使之谋,乃孙权所为也。”

彼乘天下大乱,故能据有江东;今中国无事,此功未易成也。

不如拥众据险自守,陆耕海渔,急则逃入海岛,此万全策也。

甫畏式,犹豫未决。

夏,四月,式行至杮口,义成军不整,式欲斩其将,久乃释之,自是军所过若无人。

至西陵,裘甫遣使请降。

式曰:“是必无降心,直欲窥吾所为,且欲使吾骄怠耳。”

乃谓使者曰:“甫面缚以来,当免而死。”

乙未,式入越州,既交政,为郑祗德置酒,曰:“式主军政,不可以饮,监军但与众宾尽醉。”

迨夜,继以烛,曰:“式在此,贼安能妨人乐饮!”

丙申,饯祗德于远郊,复乐饮而归。

于是始修军令,告馈饷不足者息矣,称疾卧家者起矣,先求迁职者默矣。

式曰:“汝降是也,当立效以自异。”

使帅其徒为前锋,与贼战有功,乃奏以官。

先是,贼谍入越州,军吏匿而饮食之。

文武将吏往往潜与贼通,求城破之日免死及全妻子。

或诈引贼将来降,实窥虚实。

城中密谋屏语,贼皆知之。

式阴察知,悉捕索,斩之。

刑将吏尤横猾者,严门禁,无验者不得出入,警夜周密,贼始不知我所为矣。

式命诸县开仓廪以赈贫乏,或曰:“贼未灭,军食方急,不可散也。”

官军少骑卒,式曰:“吐蕃、回鹘比配江、淮者,其人习险阻,便鞍马,可用也。”

举籍府中,得骁健者百馀人。

虏久羁旅,所部遇之无状,困餧甚。

式既犒饮,又赒其父母妻子,皆泣拜讙呼,愿效死,悉以为骑卒,使骑将石宗本将之。

凡在管内者,皆视此籍之,又奏得龙陂监马二百匹,于是骑兵足矣。

或请为烽燧以诇贼远近众寡,式笑而不应。

选懦卒,使乘健马,少与之兵,以为候骑。

众怪之,不敢问。

于是阅诸营见卒及土团子弟,得四千人,使导军分路讨贼。

府下无守兵,更籍土团千人以补之。

乃命宣歙将白琮、浙西将凌茂贞帅本军,北来将韩宗政等帅土团,合千人;石宗本帅骑兵为前锋,自上虞趋奉化,解象山之围,号东路军。

又以义成将白宗建、忠将游君楚、淮南将万璘帅本军与台州唐兴军合,号南路军。

令之曰:“毋争险易,毋焚庐舍,毋杀平民以增首级!平民胁从者,募降之。”

得贼金帛,官无所问。

俘获者,皆越人也,释之。

癸卯,南路军拔贼沃州寨,甲辰,拔新昌寨,破贼将毛应天,进抵唐兴。

白敏中三表辞位,上不许。

右补阙王谱上疏,以为:“陛下致理之初,乃宰相尽心之日,不可暂阙。”

敏中自正月卧疾,今四月矣,陛下虽与他相坐语,未尝三刻,天下之事,陛下尝暇与之讲论乎!愿听敏中罢去,延访硕德,以资聪明。

己酉,贬谱为阳翟令。

谱,珪之六世孙也。

五月,庚戌朔,给事中郑公舆封还贬谱敕书。

上令宰相议之,宰相以为谱侵敏中,竟贬之。

辛亥,浙东东路军破贼将孙马骑于宁海。

戊午,南路军大破贼将刘暀、毛应天于唐兴南谷,斩应天。

先是,王式以兵少,奏更发忠武、义成军及请昭义军,诏从之。

三道兵至越州,式命忠武将张茵将三百人屯唐兴,断贼南出之道;义成将高罗锐将三百人,益以台州土军,径趋宁海,攻贼巢穴;昭义将𨁂跌戣将四百人,益东路军,断贼入明州之道。

庚申,南路军大破贼于海游镇,贼入甬溪洞。

戊辰,官军屯于洞口,贼出洞战,又破之。

己巳,高罗锐袭贼别帅刘平天寨,破之。

自是诸军与贼十九战,贼连败。

刘暀谓裘甫曰:“向从吾谋入赵州,宁有此困邪!”

王辂等进士数人在贼中,皆衣绿,暀悉斩之,曰:“乱我谋者,此青虫也!”

高罗锐克宁海,收其逃散之民,得七千馀人。

王式曰:“贼窘且饥,必逃入海,入海则岁月间未可擒也。”

思益等遇贼将刘从简于宁海东,贼不虞水军遽至,皆弃船走山谷,得其船十七,尽焚之。

式曰:“贼无所逃矣,惟黄罕岭可入剡,恨无兵以守之。”

虽然,亦成擒矣!”

裘甫既失宁海,乃帅其徒屯南陈馆下,众尚万馀人。

辛未,东路军破贼将孙马骑于上疁村,贼将王皋懼,请降。

壬申,右拾遗内供奉薛调上言,以为:“兵兴以来,赋敛无度,所在群盗,半是逃户,固须翦灭,亦可闵伤。”

望敕州县税外毋得科率,仍敕长吏严加纠察。

戊寅,浙东东路军大破裘甫于南陈馆,斩首数千级,贼委弃缯帛盈路,以缓追者,𨁂跌戣令士卒:“敢顾者斩!”

贼果自黄罕岭遁去,六月,甲申,复入剡。

诸军失甫,不知所在,义成将张茵在唐兴获俘,将苦之,俘曰:“贼入剡矣。”

苟舍我,我请为军导。

从之,茵后甫一日至剡,壁其东南,府中闻甫入剡,复大恐,王式曰:“贼来就擒耳!”

命趣东、南两路军会于剡,辛卯,围之,贼城守甚坚,攻之,不能拔,诸将议绝溪水以渴之,贼知之,乃出战。

三日,凡八十三战,贼虽败,官军亦疲。

贼请降,诸将出以白式,式曰:“贼欲少休耳,益谨备之,功垂成矣。”

贼果复出,又三战。

庚子夜,裘甫、刘暀、刘庆从百馀人出降,遥与诸将语,离城数十步,官军疾趋,断其后,遂擒之。

壬寅,甫等至越州,式腰斩暀、庆等二十馀人,械甫送京师。

剡城犹未下,诸将已擒甫,不复设备。

刘从简帅壮士五百突围走,诸将追至大兰山,从简据险自守。

秋,七月,丁巳,诸将共攻克之。

台州刺史李师望募贼相捕斩之以自赎,所降数百人,得从简首,献之。

诸将还越,式大置酒。

诸将乃请曰:“谋等生长军中,久更行陈,今年得从公破贼,然私有所不谕者,敢问:公之始至,军食方急,而遽散以赈贫乏,何也?”

式曰:“此易知耳,贼聚谷以诱饥人,吾给之食,则彼不为盗矣;且诸县无守兵,贼至,则仓谷适足资之耳。”

又问:“不置烽燧,何也?”

式曰:“烽燧所以趣救兵也,兵尽行,城中无兵以继之,徒惊士民,使自溃乱耳。”

又问:“使懦卒为候骑而少给兵,何也?”

式曰:“彼勇卒操利兵,遇敌且不量力而斗;斗死,则贼至不知矣。”

八月,裘甫至京师,斩于东市。

加王式检校右散骑常侍,诸将官赏各有差。

先是,上每以越盗为忧,夏侯孜曰:“王式才有馀,不日告捷矣。”

孜与式书曰:“公专以执裘甫为事,军须细大,此期悉力。”

故式所奏求无不从,由是能成其功。

九月,白敏中五上表辞位,辛亥,以敏中为司徒、中书令。

癸酉,右拾遗句容刘邺上言:“李德裕父子为相,有声迹功效,窜逐以来,血属将尽,生涯已空,宜赐哀闵,赠以一官。”

冬,十月,丁亥,敕复李德裕太子少保、卫国公,赠左仆射。

乙亥,以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夏侯孜同平章事,充西川节度使。

十一月,丁丑,上祀圆丘;赦,改元。

十二月,戊申,安南土蛮引南诏兵合三万馀人乘虚攻交趾,陷之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二年(辛巳 公元861年)春,正月,诏发邕管及邻道兵救安南,击南蛮。

二月,以中书令白敏中兼中书令,充凤翔节度使;以左仆射、判度支杜悰兼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
一日,两枢密使诣中书,宣徽使杨公庆继至,独揖悰受宣,三相起,避之西轩。

公庆出斜封文书以授悰,发之,乃宣宗大渐时宦官请郓王监国奏也,且曰:“当时宰相无名者,当以反法处之。”

悰反复读良久,曰:“圣主登极,万方欣戴。”

今日此文书,非臣下所宜窥。

复封以授公庆,曰:“主上欲罪宰相,当于延英面示圣旨,明行诛谴。”

公庆去,悰复与两枢密坐,谓曰:“内外之臣,事犹一体,宰相、枢密共参国政。”

今主上新践祚,未熟万机,资内外裨补,固当以仁爱为先,刑杀为后,岂得遽赞成杀宰相事!若主上习以性成,则中尉、枢密权重禁闱,岂得不自忧乎!悰受恩六朝,所望致君尧、舜,不欲朝廷以爱憎行法。

两枢密相顾默然,徐曰:“当具以公言白至尊,非公重德,无人及此。”

三相复来见悰,微请宣意,悰无言,三相惶怖,乞存家族,悰曰:“勿为他虑。”

既而寂然,无复宣命。

及延英开,上色甚悦。

是时士大夫深疾宦官,事有小相涉,则众共弃之,建州进士叶京尝预宣武军宴,识监军之面;既而及第,在长安与同年出游,遇之于塗,马上相揖;因之谤议喧然,遂沈废终身,其不相悦如此。

夏,六月,癸丑,以盐州防御使王宽为安南经略使,时李鄠自武州收集土军,攻群蛮,复取安南,朝廷责其失守,贬儋州司户。

鄠初至安南,杀蛮酋杜守澄,其宗党遂诱道群蛮陷交趾,朝廷以杜氏强盛,务在姑息,冀收其力用,乃赠守澄父存诚金吾将军,再举鄠杀守澄之罪,长流崖州。

秋,七月,南蛮攻邕州,陷之。

先是,广、桂、容三道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,三年一代。

经略使段文楚请以三道衣粮自募土军以代之,朝廷许之,所募才得五百许人。

文楚入为金吾将军,经略使李蒙利其阙额衣粮以自入,悉罢遣三道戍卒,止以所募兵守左、右江,比旧什减七八,故蛮人乘虚入寇。

时蒙已卒,经略使李弘源至镇才十日,无兵以御之,城陷,弘源与监军脱身奔峦州,二十馀日,蛮去,乃还。

文楚时为殿中监,复以为邕管经略使,至镇,城邑居人什不存一。

文楚,秀实之孙也。

杜悰上言:“南诏向化七十年,蜀中寝兵无事,群蛮率服。”

今西川兵食单寡,未可轻与之绝,且应遣使吊祭,晓谕清平官等以新王名犯庙讳,故未行册命,待其更名谢恩,然后遣使删命,庶全大体。

未发,会南诏寇巂州,攻邛崃关,穆遂不行。

冬,十月,以御史大夫郑涯为山南东道节度使。

十一月,加同平章事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三年(壬午 公元862年)春,正月,庚寅朔,群臣上尊号曰睿文明圣孝德皇帝。

以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蒋伸同平章事,充河中节度使。

二月,棣王惴薨。

南诏复寇安南,经略使王宽数来告急,朝廷以前湖南观察使蔡袭代之,仍发许、滑、徐、汴、荆、襄、潭、鄂等道兵各三万人授袭以御之。

兵势既盛,蛮遂引去。

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坐变更旧制,左迁威卫将军、分司。

左庶子蔡京,性贪虐多诈,时相以为有吏才,奏遣制置岭南事。

三月,京还,奏事称旨,复以京权知太仆卿,充荆襄以南宣慰安抚使。

夏,四月,己亥朔,敕于两街四寺各置戒坛,度人三七日。

上奉佛太过,怠于政事,尝于咸泰殿筑坛为内寺尼受戒,两街僧、尼皆入预;又于禁中设讲席,自唱经,手录梵夹;又数幸诸寺,施与无度。

吏部侍郎萧倣上疏,以为:“玄祖之道,慈俭为先;素王之风,仁义为首,垂范百代,必不可加。”

佛者,弃位出家,割爱中之至难,取灭后之殊胜,非帝王所宜慕也。

愿陛下时开延英,接对四辅,力求人瘼,虔奉宗祧。

思缪赏与滥刑,其殃必至;知胜残而去杀,得福甚多。

罢去讲筵,躬勤政事。

上虽嘉奖,竟不能从。

岭南旧分五管,广、桂、邕、容、安南,皆隶岭南节度使;蔡京奏请分岭南为两道节度,从之。

五月,敕以广州为东道,邕州为西道,又割桂管龚、象二州,容管藤、岩二州隶邕管。

寻以岭南节度使韦宙为东道节度使,以蔡京为西道节度使。

蔡袭将诸道兵在安南,蔡京忌之,恐其立功,奏称:“南蛮远遁,边徼无虞,武夫邀功,妄占戍兵,虚费馈运。”

盖以荒陬路远,难于覆验,故得肆其奸诈。

请罢戍兵,各还本道。

袭累奏称群蛮伺隙日久,不可无备,乞留戍兵五千人。

袭以蛮寇必至,交趾兵食皆阙,谋力两穷,作十必死状申中书。

时相信京之言,终不之省。

秋,七月,徐州军乱,逐节度使温璋。

初,王智兴既得徐州,募勇悍之士二千人,号银刀、雕旗、门枪、挟马等七军,常以三百馀人自卫,露刃坐于两庑夹幕之下,每月一更。

其后节度使多儒臣,其兵浸骄,小不如意,一夫大呼,其众皆和之,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。

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,把臂拊背,或为之执板唱歌。

犒赐之费,日以万计,风雨寒暑,复加劳来,犹时喧哗,邀求不已。

牟薨,璋代之,骄兵素闻璋性严,惮之。

璋开怀慰抚,而骄兵终怀猜忌,赐酒食皆不历口,一旦,竟聚噪而逐之。

朝廷知璋无辜,乙亥,以璋为邠宁节度使,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。

忠武、义成两军从王式讨裘甫者犹在浙东,诏式帅以赴徐州,骄兵闻之,甚懼。

八月,式至大彭馆,始出迎谒。

式视事三日,飨两镇将士,遣还。

既擐甲执兵,命围骄兵,尽杀之,银刀都将邵泽等数千人皆死。

甲子,敕以徐州先隶淄青道,李洧自归,始置徐海使额。

及张建封以威名宠任,特帖濠、泗二州。

自寇孽消弭,而武宁一道职为乱阶。

今改为徐州团练使,隶兗海节度。

复以濠州归淮南道,更于宿州置宿泗都团练观察使。

留将士二千人守徐州,馀皆分隶兗、宿。

且以王式为武宁节度使,兼徐、泗、濠、宿制置使。

委式与监军杨玄质分配将士赴诸道讫,然后将忠武、义成两道兵至汴滑,各遣归本道,身诣京师。

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,听一月内自首,一切勿问。

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为政苛惨,设砲烙之刑,阖境怨之,遂为邕州军士所逐,奔藤州,诈为敕书及攻讨使印,募乡丁及旁侧土军以入邕州。

众既乌合,会辄溃败,往依桂州,桂州人怨其分裂,不纳。

敕贬崖州司户,不肯之官,还,至零陵,敕赐自尽。

冬,十月,丙申朔,立皇子佾为魏王,侹为凉王,佶为蜀王。

十一月,立顺宗子缉为蕲王,宪宗子愤为荣王。

南诏帅群蛮五万寇安南,都护蔡袭告急,敕发荆南、湖南两道兵二千,桂管义征子弟三千,诣邕州受郑愚节度。

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奏:“蛮寇必向邕州,若不先保护,遽欲远征,恐蛮于后乘虚扼绝饷道。”

乃敕蔡袭屯海门,郑愚分兵备御。

十二月,袭又求益兵,敕山南东道发弩手千人赴之。

时南诏已围交趾,袭婴城固守,救兵不得至。

是岁,嗢末始入贡。

嗢末者,吐蕃之奴号也。

吐蕃每发兵,其富室多以奴从,往往一家至十数人,由是吐蕃之众多。

及论恐热作乱,奴多无主,遂相纠合为部落,散在甘、肃、瓜、沙、河、渭、岷、廓、叠、宕之间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四年(癸未 公元863年)春,正月。

庚午,上祀圆丘;赦天下。

是日,南诏陷交趾。

蔡袭左右皆尽,徒步力战,身集十矢,欲趣监军船,船已离岸,遂溺海死。

荆南、江西、鄂岳、襄州将士四百馀人,走至城东水际,荆南虞候元惟德等谓众曰:“吾辈无船,入水则死,不若还向城与蛮斗,人以一身易二蛮,亦为有利。”

遂还向城,入东罗门。

逮夜,蛮将杨思缙始自子城出救之,惟德等皆死。

南诏两陷交趾,所杀虏且十五万人。

留兵二万,使思缙据交趾城。

诏诸道兵赴安南者悉召还,分保岭南东、西道。

上游宴无节,左拾遗刘蜕上疏曰:“今西凉筑城,应接未决于与夺。”

南蛮侵轶,干戈悉在于道涂。

旬月以来,不为无事。

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,则何以责其死力!望节娱游,以待远人乂安,未晚。

二月,甲午朔,上历拜十六陵。

置天雄军于秦州,以成、河、渭三州隶焉。

三月,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奏自将蕃、汉兵七千克复凉州。

南蛮寇左、右江,浸逼邕州。

郑愚懼,自言儒臣无将略,请任武臣。

朝廷召义武节度使康承训诣阙,欲使之代愚,仍诏选军校数人、士卒数百人自随。

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毕諴以同列多徇私不法,称疾辞位。

夏,四月,罢为兵部尚书。

庚戌,群盗入徐州,杀官吏。

康承训至京师,以为岭南西道节度使,发荆、襄、洪、鄂四道兵万人与之俱。

五月,戊辰,以翰林学士承旨、兵部侍郎杨收同平章事。

收,发之弟也,与左军中尉杨玄价叙同宗相结,故得为相。

乙亥,废容管,隶岭南西道,以供军食,复以龚、象二州隶桂管。

戊子,以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杜审权同平章事,充镇海节度使。

六月,废安南都护府,置行交州于海门镇;以右监门将军宋戎为行交州刺史,以康承训兼领安南及诸军行营。

闰月,以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杜悰同平章事,充凤翔节度使;以兵部侍郎、判度支河南曹确同平章事。

秋,七月,辛卯朔,日有食之。

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,以宋戎为经略使;发山东兵万人镇之。

时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岭南,江西、湖南,江西、湖南馈运者皆溯湘江入澪渠、漓水,劳费艰涩,诸军乏食。

润州人陈磻石上言,请造千斛大舟,自福建运米泛海,不一月至广州,从之,军食以足。

然有司以和雇为名,夺商人舟,委其货于岸侧,舟入海或遇风涛没溺,有司囚系纲吏、舟人,使偿其米,人颇苦之。

八月,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奏,蛮必向邕州,请分兵屯容、藤州。

台谏上言:故事,御史巡驿,不应忽以内臣代之。

上谕以敕命已行,不可复改。

左拾遗刘蜕上言:“昔楚子县陈,得申叔一言而复封之;太宗发卒修乾元殿,闻张玄素谏,即日罢之。”

自古明君所尚者,从谏如流,岂有已行而不改!且敕自陛下出之,自陛下改之,何为不可!”

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难支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,又欲讨回鹘,使安西以来悉归唐,不许。

冬,十月,甲戌,以长安尉、集贤校理令狐滈为左拾遗。

乙亥,左拾遗刘蜕上言:“滈专家无子弟之法,布衣行公相之权。”

起居郎张云言:“滈,父綯用李涿为安南,致南蛮至今为梗,由滈纳贿,陷父于恶。”

十一月,丁酉,云复上言:“滈,父綯执政之时,人号‘白衣宰相’。”

滈亦上表引避,乃改詹事府司直。

辛巳,废宿泗观察使,复以徐州为观察府,以濠、泗隶焉。

十二月,南诏寇西川。

昭义节度使沈询奴归秦,与询侍婢通,询欲杀之,未果。

乙酉,归秦结牙将作乱,攻府第,杀询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五年(甲申 公元864年)春,正月,以京兆尹李蠙为昭义节度使,取归秦心肝以祭沈询。

贬张云兴元少尹,刘蜕华阴令,赦曰:“虽嘉蹇谔之忠,难逃疏易之责。”

丙午,西川奏,南诏寇巂州,刺史喻士珍破之,获千馀人。

忠武大将颜庆复请筑新安、遏戎二城,从之。

益海门镇兵满二万五千人,令茵进取安南。

二月,己巳,以刑部尚书、盐铁转运使李福同平章事、充西川节度使。

甲申,前西川节度使萧邺左迁山南西道观察使。

三月,丁酉,彗星出于娄,长三尺。

己亥,司天监奏:“按《星经》,是名含誉,瑞星也。”

请宣示中外,编诸史策。

康承训至邕州,蛮寇益炽,诏发许、滑、青、汴、兗、郓、宣、润八道兵以授之。

承训不设斥候,南诏帅群蛮近六万寇邕州,将入境,承训乃遣六道兵凡万人拒之,以獠为导,绐之。

敌至,不设备,五道兵八千人皆没,惟天平军后一日至,得免。

承训闻之,惶怖不知所为。

节度副使李行素帅众治壕栅,甫毕,蛮军已合围。

留四日,治攻具,将就,诸将请夜分道斫蛮营,承训不许,有天平小校再三力争,乃许之。

小校将勇士三百,夜,缒而出,散烧蛮营,斩首五百馀级。

蛮大惊,间一日,解围去。

承训乃遣诸军数千追之,所杀虏不满三百级,皆溪獠胁从者。

承训腾奏告捷,云大破蛮贼,中外皆贺。

夏,四月,以兵部侍郎、判户部萧寘同平章事。

寘,复之孙也。

加康承训检校右仆射,赏破蛮之功也。

自馀奏功受赏者,皆承训子弟亲昵,烧营将校不迁一级,由是军中怨怒,声流道路。

五月,敕:“徐州土风雄劲,甲士精强,比因罢节,颇多逃匿,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戍,待岭外事宁,即与代归。”

秋,七月,西川奏两林鬼主邀南诏蛮,败之,杀获甚众。

保塞城使杜守连不从南诏,帅众诣黎州降。

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具知康承训所为,以书白宰相。

承训亦自疑懼,累表辞疾,乃以承训为右武卫大将军、分司,以容管经略使张茵为岭南西道节度使,复以容管四州别为经略使。

时南诏知邕州空竭,不复入寇,茵久之不敢进军取安南。

夏侯孜荐骁卫将军高骈代之,乃以骈为安南都护、本管经略招讨使,茵所将兵悉以授之。

骈,崇文之孙也,世在禁军。

骈颇读书,好谈今古,两军宦官多誉之,累廷右神策都虞候;党项叛,将禁兵万人戍长武,屡有功,迁秦州防御使,复有功,故委以安南。

冬,十一月,以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夏侯孜同平章事,充河东节度使。

壬寅,以翰林学士承旨、兵部侍郎路岩同平章事,时年三十六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六年(乙酉 公元865年)春,正月,丁已,始以懿安皇后配飨宪宗室。

时王皞复为礼院检讨官,更申前议,朝廷竟从之。

诸道进私白者,闽中为多,故宦官多闽人。

福建观察使杜宣猷每寒食遣吏分祭其先垅,宦官德之,庚申,以宣猷为宣歙观察使,时人谓之“敕使墓户”

三月,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萧寘薨。

夏,四月,以前东川节度使高璩为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。

璩,元裕之子也。

杨收建议,以“蛮寇积年未平,两河兵戍岭南冒瘴雾物故者什六七,请于江西积粟,募强弩三万人,以应接岭南,道近便,仍建节以重其权。”

五月,辛丑,置镇南军于洪州。

巂州刺史喻士珍贪狯,掠两林蛮以易金。

南诏复寇巂州,两林蛮开门纳之,南诏尽杀戍卒,士珍降之。

壬寅,以桂管观察使严譔为镇南节度使。

譔,震之从孙也。

六月,高璩薨。

秋,七月,立皇子侃为郢王,俨为普王。

高骈治兵于海门,未进。

监军李维周恶骈,欲去之,屡趣骈使进军。

骈以五千人先济,约维周发兵应援。

骈既行,维周拥馀众,不发一卒以继之。

九月,骈至南定,峰州蛮众近五万,方获田,骈掩击,大破之,收其所获以食军。

冬,十二月,壬子,太皇太后郑氏崩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七年(丙戌 公元866年)春,二月,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奏北庭回鹘固俊克西州、北庭、轮台、清镇等城。

论恐热寓居廓州,纠合旁侧诸部,欲为边患,皆不从。

所向尽为仇敌,无所容。

仇人认告拓跋怀光于鄯州,怀光引兵击破之。

三月,戊寅,以河东节度使刘潼为西川节度使。

初,南诏围巂州,东蛮浪稽部竭力助之,遂屠其城,卑笼部怨南诏杀其父兄,导忠武戍兵袭浪稽,灭之。

南诏遣清平官董成等诣成都,节度使李福盛仪卫以见之。

故事,南诏使见节度使,拜伏于庭,成等曰:“骠信已应天顺人,我见节度使当抗礼。”

传言往返,自旦至日中不决。

将士皆愤怒,福乃命捽而殴之,因械系于狱。

刘潼到镇,释之,奏遣还国。

诏召成等至京师,见于别殿,厚赐,劳而遣之。

成德节度使王绍懿,在镇十年,为政宽简,军民便之。

疾病,召兄绍鼎之子都知兵马使景崇而告之曰:“吾兄以汝之幼,以军政授我。”

汝今长矣,我复以军政归汝。

努力为之,上忠朝廷,下和邻籓,勿坠吾兄之业,汝之功也。

闰月,吐蕃寇邠宁,节度使薛弘宗拒却之。

夏,四月,辛巳,贬前西川节度使李福为蕲王傅。

五月,葬孝明皇后于景陵之侧,主祔别庙。

六月,魏博节度使何弘敬薨,军中立其子左司马全皞为留后。

南诏酋龙遣善阐节度使杨缉思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守交趾,以范昵些为安南都统,赵诺眉为扶邪都统。

监陈敕使韦仲宰将七千人至峰州,高骈得以益其军,进击南诏,屡破之。

捷奏至海门,李维周皆匿之,数月无声问。

上怪之,以问维周,维周奏骈驻军峰州,玩寇不进。

上怒,以右武卫将军王晏权代骈镇安南,召骈诣阙,欲重贬之。

晏权,智兴之从子也。

是月,骈大破南诏蛮于交趾,杀获甚众,遂围交趾城。

秋,七月,以何全皞为魏博留后。

冬,十月,甲申,以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杨收为宣歙观察使。

收性侈靡,门吏僮奴多倚为奸利。

杨玄价兄弟受方镇之赂,屡有请托,收不能尽从。

玄价怒,以为叛己,故出之。

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入廓州,生擒论恐热,先刖其足,数而斩之,传首京师。

其部众东奔秦州,尚延心邀击,破之,悉奏迁于岭南。

吐蕃由是衰绝,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。

高骈围交趾十馀日,蛮困蹙甚,城且下,会得王晏权牒,已与李维周将大军发海门。

骈即以军事授韦仲宰,与麾下百馀人北归。

先是,仲宰遣小使王惠赞,骈遣小校曾衮入告交趾之捷。

至海中,望见旌旗东来,问游船,云新经略使与监军也。

乃匿于岛间,维周过,即驰诣京师。

上得奏,大喜,即加骈检校工部尚书,复镇安南。

王晏权暗懦,动禀李维周之命;维周凶贪,诸将不为之用,遂解重围,蛮遁去者太半。

骈至,复督励将士攻城,遂克之,杀段酋迁及土蛮为南诏鄉导者朱道古,斩首三万馀级,南诏遁去。

骈又破土蛮附南诏者二洞,诛其酋长,土蛮帅众归附者万七千人。

十一月,壬子,赦天下。

诏安南、邕州、西川诸军各保疆域,勿复进攻南诏。

委刘潼晓谕,如能更修旧好,一切不问。

置静海军于安南,以高骈为节度使。

自李涿侵扰群蛮,为安南患殆将十年,至是始平。

骈筑安南城,周三千步,造屋四十馀万间。

十二月,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,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。

上好音乐宴游,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,每月宴设不减十馀,水陆皆备,听乐观优,不知厌倦,赐与动及千缗。

曲江,昆明、灞浐、南宫、北苑、昭应、咸阳,所欲游幸即行,不待供置,有司常具音乐、饮食、幄帟,诸王立马以备陪从。

每行幸,内外诸司扈从者十馀万人,所费不可胜纪。

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咸通八年(丁亥 公元867年)春,正月,以魏博留后何全皞为节度使。

二月,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入朝,以为右神武统军,命其族子惟深守归义。

自安南至邕、广,海路多潜石覆舟,静海节度使高骈募工凿之,漕运无滞。

四川近边六姓蛮,常持两端,无寇则称效顺,有寇必为前锋。

卑笼部独尽心于唐,与群蛮为仇,朝廷赐姓李,除为刺史。

节度使刘潼遣将将兵助之,讨六姓蛮,焚其部落,斩首五千馀级。

乐工李可及善为新声,三月,上以可及为左威卫将军。

曹确谏曰:“太宗定文武官六百馀员,谓房玄龄曰:‘朕以待天下贤士,工商杂流,不可处也。”

’大和中,文宗欲以乐工尉迟璋为王府率,拾遗窦洵直谏,即改光州长史。

乞以两朝故事,别除可及官。

夏,四月,上不豫,群臣希进见。

五月,丙辰,疏理天下系囚,非臣蠹不可赦者,皆递降一等。

秋,七月,壬寅,蕲王缉薨。

怀州民诉旱,刺史刘仁规揭榜禁之,民怒,相与作乱,逐仁规,仁规逃匿村舍。

民入州宅,掠其家赀,登楼击鼓,久之乃定。

甲子,以兵部侍郎、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、附马都尉于琮同平章事。

宣歙观察使杨收过华岳庙,施衣物,使巫祈祷,县令诬以为收罪。

右拾遗韦保衡复言,收前为相,除严譔江西节度使,受钱百万,又置造船务,人讼其侵隐。

八月,庚寅,贬收端州司马。

九月,上疾瘳。

冬,十二月,信王𢗔薨。

白话文版



跳转   248  249  250  251  252  上一页  目录  下一页 


   主页   关于本站   免责声明   联系站主   投资记录   公众号